保护乡村景观实现绿色经济:
乡村景观的保护和营建,是提振乡村经济的重要环节,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。一些国家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经验。
上世纪70年代,德国修订《土地整理法》,将立足保持乡村原有文化形态和重视生态发展的“乡村更新”计划列入条款,对村镇进行详细规划,划定自然保护区,避免乡村自然风光遭到破坏,改善了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。90年代,又提出“村庄即未来”的乡村建设口号,大力发掘乡村地区的生态、文化价值,使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取得巨大成功。20世纪末,德国对《环境保护法》《空间秩序法》作出修改,确保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布局、功能分区等方面实现充分对接与合理互补。
法国将农村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重点,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,目的在于保护城市与乡村居住环境的多样化。法国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证农场牧场、村庄建设规模,以及农房高度边界和绿色边界,保持乡村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延续,防止城市过度膨胀对农村土地的蚕食。同时,法国政府建设的自然保护区,在保护自然遗产的同时,也重点保护作为文化遗产的村落,并在保护中发展村镇经济。
2000年之后,韩国社会意识到由于快速的城镇化建设,农村的特色遭到了一定程度毁损。因此,韩国在2005年推出了景观保护直补制度。最初,该制度将景观保护与农业补贴制度相结合,即以景观作物代替经济作物种植,可获补贴。可获补助的景观作物主要有油菜花、紫云英、大麦、荞麦、黑麦、向日葵、荷花、大波斯菊、水仙花、月见草、棉花、熏衣草等。后来,补助项目从单纯补助景观作物栽种,扩展到对拥有自然型河川、传统农法、传统农屋形式等资源的村庄给予补助。其中,为了保护传统韩屋及保持韩屋村村庄整体风貌,国家支付韩屋主人补助金,让其维持房屋状况。若房屋设施实在太差无法居住,房主还可用补助金在别处另购房屋居住。直补制度不仅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和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,而且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。在实施该直补制度的地区,植物采栽、观花、民俗体验等活动增加,游客数量出现了1.25倍到150倍不等的增长。
(采晴整理)